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  系 人:裴经理
手      机:18903886988   
固      话:+86-13938811817  021-021-0210210210211000000000000000
Q       Q : 1738685063
邮     箱 :shanghaiyiyan@163.com
地     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太路29号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王颖生 壁画是传世千年的创作

王颖生 壁画是传世千年的创作
时间:2019/8/23 9:28:16 来源: 字体:[ 超大 中型 标准 ]

      中央美院壁画艺术家古刹“题壁” 社会责任和利益如何合二为一

  【古刹】

  雁北大同,城阙正中,一座大寺耸立千年。自辽代始建,清代康雍重建,目前仍有巨幅敕封牌匾“古刹重新”。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后经岁月风化侵蚀,二十世纪末,巍峨庄严已大不如前,说凋落亦不为过。

  王颖生此刻正致力工作于华严寺,他非儒非道,非法非墨,非精通佛陀,非虔诚迦叶,非避世非求仙。王颖生同华严寺“缘法”不同凡响,这位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学者期待利用一年甚至更加漫长时间,对这座辽代古刹的壁画体系重新修正、复原、创新。所谓文以载道,那么壁画便要做到传世,越千年不朽。

  修复或重绘壁画是一个工程,但“工程”一词并不是对某位画家的最佳形容——“中国喜欢把这种东西叫做‘工程’,此乃社会上通行的一种说法。这个词暂且这么定义,但是我觉得里面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工程’完全可以做到具有很深厚的文化意义,关键到壁画工程完成之后它体现的文化涵养有多大。”

  面对记者的“工程”,王颖生如是说。

  王颖生,男,1963年生于河南沈丘。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并任教于该系。1995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199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4年被国家基金委选派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梅尔尼科夫工作室访问学习。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参加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并在全国第八、九、十届美展中获奖。《踱步》获北京国际双年展青年艺术家奖、北京市文艺作品佳作奖。

  相比北京,大同是个孤寒之地,初冬时分,日间气温低于零度。王颖生带领一众研究生,打着绑腿、裹着军大衣,趴在大殿墙边一笔一画勾勒各种佛教故事,其辛苦非亲见而不可想象。

  “您确认这项工作代表目前中国壁画的最高水平?”记者问。

  “在传统壁画领域,也许有些人能做到这样,但没机会做,我很幸运,我相信这应该是最高水平的作品。”

  传世的物件具备共性,需要加倍精心和磨难,才能够修成正果。

  【重新】

  摆在王颖生面前的任务很简单,“重新”。

  华严寺大殿前,王颖生居高临下单手指点,华严寺重修现场一目了然:“修庙和造桥,这种功德无量的事情在心灵上也是对自己的鼓励,虽然我们都不是佛教徒,但眼前是我的事业,这种事业需要更多从文化角度来理解——中国有很多东西在世界上都是惊人的创造。”

  王颖生属于很典型的“学院派”画家,在他的画中,造型是第一位的,他以自己经过学院训练的造型能力严谨地刻画形象,用精微的高古线条塑造人物和景致,线条成为物象生成的基础,也构成作品结构的骨架。他的画同时兼有具体和抽象、写实与实意两方面的特点。

  作为中央美院壁画系负责人之一,王颖生对壁画理解得深刻而透彻。他曾经告诉记者,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自己的传统这么多年没有丢失,恰恰因为内在的东西相连无法割舍,即所谓生命力。也许公众会怀疑壁画的基本社会功能,因为传统壁画大部分都居于庙宇之遥殿堂之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建筑者提出不需要壁画,所以壁画严重在萎缩。

  “每个人穷极一生所做的事情很是有限,把你所做的事做好就行。你只是中国文化过程中的一个分子,也许历史与你无关,但在这个大潮里你要做自己该做的事。”王颖生说。

  这一次“重新”就是他该做的事,不仅因为华严寺的“重新”,更是为了中国壁画的未来。

分享到:
相关文章: